淡泊恬静
![]()
58万、万荣44万、平遥50万......这些数字背后藏着老家人不愿直面的。
春节返乡时我翻到张旧县志,泛黄的纸页上赫然记录着二十年前老家县城的人口数据。
站在阳台上望着楼下空落落的街道,隔壁王婶突然来串门:"去年巷子里又搬走了三户,现在年轻娃都挤破头往西安钻。"她手里剥着蒜,眼神却飘向楼前那片杂草丛生的空地——那儿原本计划建幼儿园
数据不会说谎。临县、原平这些曾坐拥50万人口规模的县域,如今街头巷尾常见的是提着马扎晒太阳的老人和贴着招租广告的卷帘门。我表弟在太原做房产中介,他说现在县城二手房挂牌量是五年前的三倍,但成交周期却越拉越长。城东新开的商业综合体内,黄金位置的奶茶店三个月换了三次招牌
人口流失像把双刃剑。上个月去襄汾调研,当地农业合作社的老会计给我算过细账:十年前村里红白喜事能坐满六十桌,现在连二十桌都凑不齐。但有意思的是,快递驿站却从镇中心开到了自然村,日均派件量比年翻了两番。那些在外打拼的游子,正用网购包裹填补着乡愁的缺口
或许我们该换个视角看这场迁徙。当大城市虹吸效应愈演愈烈,县域发展是否该考虑错位竞争?上周拜访永济一家非遗工坊,主理人是90后海归,她把沿黄公路变成直播间,让本地留守妇女手工制作的布老虎卖到了三亚五星级酒店。听着缝纫机哒哒作响,突然想起那本县志扉页上的烫金字——"人聚财兴",在这个时代或许该有新的注解